这种传染病已无法阻止大流行,中国竟有3亿人潜在感染-凯发游戏

  这种传染病已无法阻止大流行,中国竟有3亿人潜在感染-凯发游戏

这种传染病已无法阻止大流行,中国竟有3亿人潜在感染

2021/03/24
导读
2021年3月24日,防治结核病的未来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reading
导读


今天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19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96万,近年,我国每年新发人数为80万。结核病又称为“白色瘟疫”,是最致命的传染性杀手,它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最常影响肺部,当结核病患者将细菌排入空气时,如通过咳嗽,结核病就可以传播。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副主任钱秉中博士认为,新冠疫情之后可能会加速我们消除结核病,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结核病发病率每年下降约2%。


但如果我们看到另一可怕的数字,恐怕不会那么乐观。据钱秉中博士披露一个数据,中国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比列约20%,即全国有3亿人是结核杆菌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的结核病患者都是来自这些携带者。


正如本文作者表述,“好在,我们已经被惊醒”。现在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抗击结核病,只不过终结肺结核之路道阻且长。


撰文 | 孙轶飞(科普作家、外科医生) 


01
黑石之碑

得益于周杰伦的一首《爱在西元前》,哪怕不是法律专业的人也对《汉谟拉比法典》耳熟能详。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虽然这首歌的歌词有诸多怪异之处,但是这个知识点倒是没错。如果我们走进卢浮宫,并会看见这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确实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也确实距今三千七百多年。


卢浮宫展示的《汉谟拉比法典》 / science,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艺术史专家贡布里希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公元前1700多年《汉谟拉比法典》问世,公元后1700多年《美国宪法》问世。以公元元年为原点,两部重要的法律遥相呼应。

 

只不过这部法典写了什么,却很少有人细看。其实在这部法典之中,有大约10%的内容与医疗有关系。其中有一条格外引人注目,如果一个人的老婆得了“拉布病”,这个人想要离婚,法律会如何判决呢?

 

法典非常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对于抛弃身患“拉布病”的老婆这件事,完全可以。因为这种疾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消耗,当然也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几千年前的立法者来说,抛弃这样的患者显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当然,这个法律条文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尽管离婚了但丈夫还是有义务继续养活自己的前妻。但不管怎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毕竟有这段关于“拉布病”的记载,它在《爱在西元前》这首情歌的出镜总让人感到有些怪异。

 

医学史专家认为,这个所谓的“拉布病”,其实就是肺结核。一切就这样变得合理起来,和结核病的抗争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人人都想管患有这种疾病的妻子。

 

三千七百年前,身患结核病的女人想要得到治疗,只能靠丈夫那份爱不曾改。


02
国王之融

1525年2月24日,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维亚城外身先士卒,战马战死之后,国王挥舞着武器继续徒步作战。然后,就成了西班牙人的俘虏。今天人们往往只记得他收到达芬奇亲手送来的礼物《蒙娜丽莎》,但很少记得他这段俘虏生涯。

 

更不为人知的是,在成为西班牙人的俘虏之后,弗朗索瓦一世国王居然还客串了一次医生。在巴萨罗那街头,成群的淋巴结核患者冲到弗朗索瓦一世的身边,国王面带微笑,用手一一触摸着这些病人的患处。对于国王亲手触摸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深信不疑。

 

17世纪,淋巴结核患者通过国王亲手触摸治疗疾病,且这些患者深信不疑 / historia magazine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仅仅是触摸对于治疗结核病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在500年之前,欧洲人深信国王是上帝的代言人,经过国王触摸之后,结核病一定可以痊愈。这样的活动还往往伴随着盛大的仪式。

 

在中世纪的英国,国王会在重要的日子里触摸结核患者,而且还会给这些接受治疗的人一枚一便士的银币。因为对这笔钱的支出计算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国王到底触摸了多少患者。比如在爱德华一世执政的第十八年,他触摸了1736个结核患者,且不说国王累不累,这些银币倒也是不小的支出。

 

对于当时的医生来说,对于结核患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凡是遇到治不好的病人,统统送到国王手里,明显是个推卸责任的好手段。就这样,无数的结核病人费尽周折,只希望自己能凑到国王的身边,被他那神圣的手摸上一下。

 

在几百年的历史里,国王们乐此不疲地触摸着结核患者,尤其是法国国王最是热衷于通过这种方式体现自己的神力。路易十六仅仅在他加冕的那一天,就触摸了2400多个患者。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已为国王触摸这一疗法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法国大革命期间,断头台大杀四方,砍下了数万颗头颅,其中最著名的一颗就是路易十六的。此时的法国人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国王似乎也没那么神圣,他的头颅一样会被凡人砍下来。自从1793年路易十六死后,国王触摸这个疗法在法国慢慢没有了市场。

 

尽管最终遭遇了衰落,国王触摸这个疗法毕竟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在深信这个疗法有效的年代里,结核患者带着绝望追求国王的脚步。但也只有那些幸运的人才能见到国王,并且接受这种治疗。

 

二百多年前,结核病患者想得到治疗,只能靠虚无缥缈的运气。


03
魔力之山

1912年,托马斯·曼突然有了灵感,于是想创作一篇幽默、怪诞的短篇小说,就连题目都定为极具奇幻色彩的《魔山》。只不过经历了漫长的创作过程之后,这部作品变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这一切都值得,毕竟这部小说使托马斯·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曼和他的《魔山》 / bookfrom.net


托马斯·曼的的灵感从何而来?正是因为在1912年里,他的妻子卡蒂亚·曼因为身患肺结核到疗养院治疗。所以在这部小说的开篇,主人公汉斯来到高山疗养院,看望自己的表兄,结果自己也被传染,只能留在这里一同治疗,而故事也正是从这对倒霉的结核兄弟开始。

 

在这个时代里,医生们坚信,高海拔的寒冷天气、清新空气是治疗肺结核的灵丹妙药。于是一个个疗养胜地被建立起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瑞士的达沃斯。一位名为亚历山大·施本格勒的德国医生发现,达沃斯这个地方的环境很适合治疗结核患者。在他的努力下,达沃斯逐渐吸引了来着欧洲各地的结核患者,卡蒂亚·曼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美国患者也不远万里,跨过大洋来这里治疗。英国著名学者约翰·西蒙兹曾经在这里接受了8个月的疗养。之后他在《英国医学杂志》专门发表文章,告诉大家达沃斯的疗养生活是何等惬意。

 

“医生告诉你:放弃服药,穿上暖和的衣服,尽可能长时间地坐在那里晒太阳,尽可能多吃,喝适量的酒,不作任何运动。”

 

这种疗法有效与否放在其次,首先让人注意到的是,也只有那些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疗法。毫不奇怪的是,这些有钱有闲的人按照医生的嘱咐,“不做任何运动”,他们只能聚在一起谈论怎么挣到更多的钱。达沃斯论坛就这样诞生了。

 

1919年的中国,《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药》。文章中的华老栓时不时捏捏衣兜,“硬硬的还在”,但这救命的钱也只能换来毫无用处的人血馒头。对华家来说,倾家荡产也只能换来生死别离。就算欧洲有钱人的疗养同样无法根治结核,但他们至少还有惬意的生活。

 

一百年前,结核病患者想要得到良好治疗,需要钱。


04
诺奖之殇

1943年,二战正打得热火朝天,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他想到,既然人类之间有战争,微生物之间难道会岁月静好?不!它们之间一定也有残酷的战争。如果能找到结核菌在自然界中的敌人,那么距离战胜它也就不远了。

 

带着这样期望,瓦克斯曼开始把他能找到一切微生物都放在显微镜下,看看它是否能战胜结核菌。这一年的秋天,一位工人把一只噎死的鸡送到实验室,瓦克斯曼在这只倒霉的鸡身上发现了一种放线菌,而这种放线菌恰恰就是结核菌的天敌。

 

1943年11月16日,这种放线菌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被命名为链霉素,人类终于有了对抗结核病的武器。这个发现不仅把诺贝尔奖带给了瓦克斯曼,更把战胜结核病的希望带给全人类。在这之后,抗结核药物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似乎战胜结核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公共卫生图像库中的链霉菌 / the compost gardener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治疗结核病需要足量足疗程用药,这个道理很简单,一波药物使用过后,如果有结核菌残留,那么必定是抗药性相对比较强的个体。如果几波不规范的用药之后,残留下来的结核菌自然更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就这样,耐药性结核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更可怕的是多重耐药性结核病。

 

2005年,南非出现了多重耐药性结核病流行,这是结核病防治史上无比重大的事件。从1943年到2005年,只有短短62年,瓦克斯曼带来的胜利居然如此短暂。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孤立的生活,世界上某个角落的病菌随时可能传遍全球,让我们多年来对抗结核病的努力毁于一旦。

 

2001-2007年,南非多重耐药性结核病和广泛耐药性结核病流行情况 / cdc


十六年前,我们终于被惊醒,原来防控结核病不止需要药物,更需要全球化的视野。



05
未来之路

或许,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同,特别是结核带来的悲欢。在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结核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它已成了一段富有浪漫色彩的历史,成了传世佳作的注脚,成了文人雅士口中一声怅然轻叹。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每年仍然有几百万生命因为结核而消逝。纵然有医死人、肉白骨的良药,但是却不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何谈药到病除,更何况是永久的消除一种疾病的威胁?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结核的巨大危害还在于它的对劳动力的巨大损害。2017年,全球结核病核心小组(global tb caucus)发布报告显示,罹患结核病的患者大多正值壮年,这些年富力强的人在面对结核时,将面临离开工作岗位、长期治疗的沉重打击,这都将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如果各国不加大力度防治结核病,到2030年,结核病将给世界经济造成近1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损失。而如果我们追赶结核菌的脚步不够快,则很难保证结核病是否会持续进化成人类无法阻止的下一次大流行。

 

好在,我们已经被惊醒。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号召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抗结核病造成的危机。1995年,“世界防治肺结核病日”被确定为3月24日,这是百余年前德国科学家科赫宣布发现结核杆菌的日子。2000年,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联合提出阿姆斯特丹宣言,指出“结核病已经不仅是卫生领域的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后,2002年,专注于解决全球三大致命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的全球基金正式成立。


全球基金在抗击世界三大传染病已取得众多进展 / 全球基金


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有了长足进展:耐药结核的检测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2天,正是因为基于分子检测的新型检测工具;还有新药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普托马尼的出现,都让人对于消除结核有了更强的信心,甚至还有14种新疫苗正在临床实验。

 

尽管距离消除结核的目标仍征途漫漫,但回首历史,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时代里,关于结核病的创新和投入,都在为我们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注入源源动力,这不止关乎某个个体或是某个国家,而是关乎全人类的命运。

 

今天,2021年3月24日,防治结核病的未来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制版编辑 | 常春藤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