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几杯有益健康?该结论或受谎报影响-凯发游戏

  小酌几杯有益健康?该结论或受谎报影响-凯发游戏

小酌几杯有益健康?该结论或受谎报影响

2021/01/18
导读
出于社会认同感,人们会谎报饮酒量

pixabay.com

 

撰文丨张婉莹    张晗玙

责编丨戴   威

 

●            ●            


小酌几杯有助于身体健康?睡前喝点红酒可以美容养颜,预防冠心病?饮酒伤身虽然作为一个生活常识,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少酌几杯对健康有好处,甚至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喝酒越多得病的几率越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月1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刊登了西湖大学杨剑团队的一项遗传学研究,他们在分析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ukb)超过45万人的数据后发现,数据中存在自我误报和行为改变,而这些数据偏差导致早前一些研究中喝酒和疾病间负相关的结论。

 

“我们在校正偏差后发现,饮酒量不论多少,对疾病影响的遗传上都是正相关的。” 研究作者之一、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统计遗传学实验室的杨剑教授告诉《知识分子》。

 

01

出于社会认同感,人们会谎报饮酒量

 

“在整个学术界,对于饮酒对疾病的影响,大家的认识不是很一致。有的人认为饮酒对健康是有害的;有的研究认为,饮酒和疾病出现负相关,意思是饮酒多了反倒对健康有好处,而且是遗传上的负相关。” 杨剑表示,饮酒对健康的影响在学术界是有争议性的话题。

 

一些研究认为饮酒的遗传基础与特定疾病存在负相关。例如,2017年《分子精神病学》的一篇研究显示了饮酒和bmi以及肥胖之间的负遗传相关性;2019年《自然·遗传学》的一篇研究也表明,饮酒量和多种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肥胖和ii型糖尿病)存在负遗传相关性。

 

“我们对这个结论表示疑问。” 杨剑说。

 

那么,为什么数据分析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呢?杨剑和同事在对饮酒与疾病间的关联出现不一致的结论研究后发现,秘密可能藏在自我报告的数据中。

 

本研究所用的英国生物银行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人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之一。在对超过45万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一些饮酒量的数据存在自我误报情况。

 

具体来说,“多喝的人倾向于少报饮酒量,有饮酒史的人会倾向于说自己从不喝酒,” 杨剑指出,这类误报主要归因于社会认同感,被试回答问题时倾向于让别人对他们有好感,认为过量喝酒这样的行为不被主流接受而说谎。论文中也指出,与吸烟、饮酒相关的问卷是误报的 “重灾区”。

 

在研究团队分析的数据中,将近1.5万名被试报告自己从不喝酒,但后续问卷和其中3千余人的医疗记录揭示了不一样的事实——至少10%的人很可能有饮酒史。在医疗记录中,自我报告从未喝酒的人出现了酒精性肝炎或酒精使用障碍等诊断。

 

“误报在自我报告的数据集中很常见,但在遗传学分析中经常被忽视。” 杨剑解释说。

 

02

校正谎报和行为改变后,饮酒对健康没益处

 

产生偏差的另一个来源是由于健康等原因导致饮酒量的变化。作者表示,饮酒量的多基因预测因子显示,没有证据表明适度饮酒对心血管疾病有任何保护作用。

 

此前有研究显示,相比于不喝酒和多喝酒,适度饮酒(每周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的人反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更低。这就有了饮酒量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先降后升的弯钩状 “j型关系”。

 

然而,本次的新研究发现,这种 “小酌的人更健康” 的现象背后,可能是没考虑有些不喝酒的人是先患了病,才不再喝酒的。

 

研究团队发现,在之前的全样本饮酒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的遗传相关分析中,很多人都有慢性疾病。而因为患病被医生要求少喝酒的人,并未从统计中排除,这很可能对饮酒量与疾病关联性的研究造成偏差。

 

为了校正结果,研究团队从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中找到了这类人群。“我们很幸运地在英国生物银行中找到 ‘过去十年你为什么减少喝酒’ 这样的后续问卷”,杨剑说。这份问卷记录了人们饮酒量的改变情况以及原因。

 

减少喝酒的人数和原因。图源[1]

 

根据问卷结果,有11886人是因病或因医嘱减少饮酒、且报告了饮酒量,这些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41.1%)约是所有当前饮酒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15.4%)的 2.7倍 ,这为疾病影响饮酒量提供了有力证据。

 

可以理解为,不喝酒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再能喝酒。因此,如果用不喝酒的人(包括因病不喝的)与喝微量酒的健康人群相比,自然显得小酌几杯好像更健康些。

 

没有校正数据前,饮酒量和3种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缺铁性贫血)存在负的遗传相关性(p < 0.05)。然而在校正后,这种负相关性不复存在,饮酒量和8种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症、高血压、骨关节炎、外周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和精神疾病)以及患病数目的遗传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

 

在校正误报和行为改变的因素后,“几乎所有先前报道的负相关关系都变成正相关关系或者不显著的结果。” 杨剑介绍道,此前一些结论的分析方法本身是没错的,但是数据里面出现问题,导致了负相关性的假象。

 

同时,作者团队也在数据中观察到吸烟和体育运动中存在自我误报的偏差。“抽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杨剑表示,“对于健康而言,少抽烟、少喝酒、多运动,才能拥有好身体。” 

 

赵亚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xue et al. genome-wide analyses of behavioural traits are subject to bias by misreports and longitudinal chang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20237-6
[2] clarke, t. k.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enetic overlap with other health-related traits in uk biobank (n = 112 117). mol. psychiatry 22, 1376–1384 (2017).
[3]liu, m. et al. association studies of up to 1.2 million individuals yield new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tobacco and alcohol use. nat. genet 51, 237–244 (2019)

制版编辑 卢卡斯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