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在《自然·医学》发文,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凯发游戏

  浙大教授在《自然·医学》发文,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凯发游戏

浙大教授在《自然·医学》发文,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2019/01/15
导读
该研究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李晓明团队成员从左到右为:郑迪,李春悦,李晓明教授,沈晨杰,付佳毓,余小丹


整理 | 常春藤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自述,并且,临床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脑内化学递质的水平来达到抗抑郁的效果,起效很慢,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因此,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月14日,国际医学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刊发该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odulat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该研究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该研究得到了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段树民院士等的大力帮助。

 

“这项工作非常新颖,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实验设计巧妙,结果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实用价值,具有广泛的意义。”nature medicine杂志评审专家对这一研究给了很高的评价。

 

至于这项研究具体情况是怎样?研究者发现了参与抑郁症发病的一条新的神经环路-杏仁核的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投射到伏隔核的抑制性神经元,进一步发现在社会压力应激导致的抑郁动物模型中,该环路的突触活动显著增强,利用光遗传技术抑制这条神经环路的活动可以有效克服抑郁症状。其次,他们发现大麻素受体在这条环路特异性表达,并且在抑郁动物模型中该环路上的大麻素受体表达显著降低。敲降该环路上的大麻素受体也可以导致环路突触活动增强和小鼠易感抑郁的表型。


小鼠脑内杏仁核区域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1)共表达情况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外源性地给予人工合成的大麻可以逆转社会压力导致的抑郁样行为。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大麻抗抑郁的分子和环路机制,推进了人们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并为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我们的结果证明大麻素受体对于杏仁核‘厌恶’情绪的表达至关重要,一旦其表达或功能下降,都会导致杏仁核厌恶情绪的过度表达,就好比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无法刹车的汽车,最终酿成大祸。”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沈晨杰博士解释道,“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一款一度被推崇的新型减肥药,也就是大麻素受体的拮抗剂利莫那班在全球市场被紧急撤回,主要是因为它在减肥的同时还会导致抑郁,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大麻素受体功能下调导致抑郁症的神经环路解释。”

 

论文通讯作者李晓明教授表示:


“医用大麻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的研究提示大麻素受体可以作为一个抑郁症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我们目前已经成功设计并合成了针对大麻素受体的临床用pet示踪剂,正在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